《一封家书》——工程部海外某建设项目组的故事
在炽热的非洲某地,40多度的高温下,有四位手持图纸步履匆匆的坚守者,他们是三十三所工程部海外某建设项目的参与者——中国电科杰出青年、项目组长王江鹏,以及团队成员魏金锁、平晓杰与张宇鑫。自2024年8月底到达非洲某项目现场的60多天以来,他们战胜了高温酷暑、克服了水土不服,在食宿条件相对恶劣的情况下,依旧高效率完成项目进度,赢得客户的高度评价。他们以艰苦奋斗精神为笔,以专业技能为墨,以任劳任怨的岗位责任为纸,用心描绘出一幅青春奋斗篇章。
“我行其野,芃芃其麦”——在逆行中诠释党员担当。“非洲的项目需要去四个人,谁愿意去?”面对工程部负责人的发问,在短暂的寂静后,一股坚定的力量悄然扎根。“我去!”几乎是同时,四名年轻党员的声音响彻会议室。那一刻,他们彼此眼神交汇,在无声中达成了某种默契——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,也要不辱使命完成任务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无论是骄阳烈日下似珠落般的汗水,还是夜幕降临时难以言说的孤寂,都无法动摇他们的决心。在海外项目现场,他们通过定期召开党小组会议,交流思想体会,增强团队凝聚力。每当遇到技术难题或瓶颈时组织专题研讨,鼓励成员集思广益,寻求最佳解决方案。同时,项目组还建立了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,由海外项目组及国内保障人员协同配合,确保增补物资及时发出,有力保障了项目实施进度,得到客户的高度赞扬和评价。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担当和先锋模范作用,彰显了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、攻坚克难的优秀品质。
“循梦而行,向阳而生”——在困境中彰显奉献精神。面对重要的海外工程项目和艰难的生活条件下,工程部四名党员展现出了非凡的决心和向上的心态。晨曦微露之际,他们便已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之中,在高达40多度的高温天气下,项目组成员始终坚守岗位,汗透衣衫如浸,却未曾动摇他们顽强的意志;在黄沙滚滚的项目现场,他们栖身于简陋的工棚内,辗转难以入睡,却依旧保持着坚定的信念;在物资匮乏的现场,即便以干粮果腹,难品热饭菜香,却从未减退他们工作的热情。“虽然很苦很累,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学会苦中作乐了。”王江鹏笑着说道。这不仅是一句简单的安慰,更是项目组成员们面对困境时的真实写照。为改善生活条件,他们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了一系列小创新:用废旧材料搭建简易遮阳棚以降低工作区域的温度;在休息时间里,大家会围坐在一起分享各自的故事和家乡的趣事,通过这些温馨时刻来缓解工作的压力;他们还自发组织了每周一次的读书会,不仅丰富了成员们的精神世界,也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。“这些小小的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,”张宇鑫感慨地说,“它提醒我们即使身处异国他乡,也不孤单。”这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,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赞扬。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他们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只要心中有光,就能在逆境中绽放出绚丽的希望之花,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真实写照。
“以所为家,以所为荣”——在奋战中发扬企业文化。“太原的天气已有些许凉意,听闻你们身处非洲还面对着高温酷暑,坚守在吃住条件都相对艰苦的项目现场...我代表所党委对你们的工作表示肯定,对你们的坚守表示敬意!”三十三所党委书记、所长吉慧元向远在非洲项目现场的团队发去了关怀信息,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们辛勤付出的认可和肯定,这份跨越千山万水的情真意切,携带着深沉而真挚的关怀,让远离家乡的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家园的关心温暖。收到信后,四名团队成员深受感动,“我们身在海外,深切感受到‘以所为家,以所为荣’的含义,”这不仅是项目组长的由衷感叹,更是全体项目组成员的心声。而这份荣耀的背后,是那些默默支持着他们的家属们,所领导安排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和关怀,表达对他们对项目组无私支持的敬意。这种“以所为家,以所为荣”的深厚情感,深深根植于项目组成员的心中,既是对企业文化的生动诠释,更是推动三十三所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。
青年党员立足平凡岗位,以敬业精神诠释青春担当,以乐观心态铸就希望之光,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责任,他们是三十三所开拓海外项目的生力军!加油吧!青年们,期待你们凯旋归来!